close

最近身邊不少人都陸續結婚,參加了幾場婚禮,參與了準備過程,對於觀察到的婆媳關係有些小小感想。

現在已經很少婆婆是因為有「兒子被搶走」這樣的想法而對媳婦不友善,

個人認為婆媳關係最大的問題出在「尊重」。

且婆媳之間最重要的橋樑及關連就是兒子,因此兒子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不要一味的偏坦任何一邊,不要只會幫媽媽說話,也不要老婆說什麼就是什麼,

這樣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。

 

雖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,但是在台灣這個需要注重禮數及習俗的地方,結婚其實應該說是兩家人的事。

結婚需要注意的細節及大大小小的事太多了,雖然有些長輩會說讓年輕人自己決定就好,

不過老實說,親戚朋友間很多需要注意的禮數都可以說是長輩的面子,年輕人如果有遺漏,難免需要長輩提醒及補充。

從日期、地點、餐廳、菜色、價位、布置、喜帖、喜餅到大聘、小聘、座位安排及婚後住處等等,

控制慾比較強的長輩,甚至連禮服、伴郎/娘、花童、婚戒及捧花等等都會有想法。

 

新人應該理解因為是兩家人的事,所以很多重大決策建議跟長輩商量後再決定,

小決定也該在決定後知會長輩,請長輩協助看看有沒有沒有注意到的地方。

 

舉幾個例子好了。

例一:新人跟餐廳接洽菜色、桌次等,媳婦覺得想要訂一桌2萬元的菜色,兒子順從老婆什麼都好,兒子自小習慣事情決定之後再跟父母說,父母就算有意見也被兒子推翻,只能順兒子的意思。媳婦想要問婆婆意見,兒子理所當然的說「不用了啦!就這樣就好」。當婆婆得知時,已經是「我們要訂2萬一桌」,偏偏婆婆想訂的是16000一桌,試問今天如果是你,心理會做何感想?

 

例二:婆婆打算找新郎的表弟當伴郎,但媳婦一開口就說「我們不要伴郎跟伴娘,但是我要讓妹妹的女兒當花童」,婆婆一方面對親戚的面子掛不住,一方面心裡也認為「我們找的伴郎你不要,卻自己自作主張讓妹妹的小孩當花童」,這不也是溝通不良且沒有互相尊重的問題?

 

例三:新人想走輕鬆的風格,宴客當天想穿牛仔褲即可,也怕麻煩,想免去迎娶、長輩奉茶等習俗。婆婆建議一輩子一次的婚禮,還是打扮漂亮跟大家見面、拍拍照,做為紀念;一些可以免去的習俗,新人如果不想做就算了。最後在新娘媽媽的堅持下,新娘還是挑了三套禮服。

 

例四:有兩家婚禮布置廠商,提供的內容相同,風格也類似,但是價差一倍。媳婦堅持想選擇較高價的,婆婆雖然同意,但是在心裡OS「花你老公的錢就花得很大方」

 

例五:媳婦相當有主見,婚禮相關的安排都處理得很好,不需要長輩操心。婆婆也禮貌的說「你們處理婚禮就好」,但在跟新娘媽媽對話過程中卻說「可是他們都訂好了」,此時新娘沒有發現婆婆其實是想參與過程,或是新娘就是不想讓婆婆插手,所以回話「我們自己處理就好,你們不用操心」

 

幾個例子看出,溝通跟尊重其實是很重要的環節,居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兒子,如果能適時的替雙方說說話,緩和氣氛,場面也就不護這麼僵,彼此心裡也不會有這麼多OS了。

旁觀者清,現在我把這件事講得如此理性,等到我要結婚的那天,應該也會被矇蔽雙眼的失禮吧!

一起加油囉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.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